半導體外洩警示:DLP × ZTNA 聯手守住遠端存取最後防線
- WESTCON TW
- 4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半導體大廠日前驚傳重大營業秘密外洩事件,內部員工將先進製程資料外傳給供應鏈廠員工,震驚業界。媒體報導,晶圓大廠透過內部監控機制偵測到該機密資料被以異常的頻率、遠距連線方式存取,經內部調查取得證據後提報檢調偵辦,已將犯罪嫌疑人逮捕到案。整起事件除讓社會震驚外,也讓企業再次體會一套完善的機密資料保護機制的重要性。
根據媒體報導,涉案工程師在遠端居家辦公期間,利用個人手機翻拍螢幕上的機密製程資料,成功規避既有的數位監控機制。所幸企業透過例行資安監控偵測到異常存取行為,進一步展開內部調查並報請檢調偵辦。這起事件凸顯出 非數位化外洩手法的盲點,也提醒企業:有效的資料保護機制,必須結合偵測、行為分析與治理流程,才能及早發現異常並降低損害。
不論企業規模,大半都會導入各種工具進行機密資料保護,然而能在多快的時間發現異常、能如何避免誤判、能否保護遠距存取機密資料的安全⋯⋯,都是企業在建置資料保護機制時所關切的重點。賽門鐵克已協助超過6成Fortune 500大企業導入防制資料外洩(DLP)專案,深知DLP專案導入成功的關鍵要素及常見的問題與阻力。資深產品總監Prateek Temkar曾在部落格撰文指出,成功的DLP專案始於得到高階管理層支持,開始執行專案後須透過以下步驟先建立穩定的技術基礎,才能在企業跨系統、跨流程中展開。
五大基礎成功擴展DLP專案
如果沒有穩定的基礎就展開DLP專案,常會導致意外狀況發生及系統中斷。以下是在擴展DLP專案前,須先建立好的技術基礎:
掌握資料流向:使用資料流和網路圖來比對找出資料在網路傳輸/儲存系統中、可見性或事件回應中的任何盲點。
盤點受控資產:找出需要受DLP管理的資產(例如筆記型電腦、行動裝置、雲端應用程式),並測試其如何影響使用者。
敏感資料分類:及早定義並分類敏感資料,讓DLP政策具有更高的精確度。
統一政策設定:跨環境需設定統一的政策以防止衝突;即使是一個小型但經過良好調整的規則集,在擴展DLP時也能發揮巨大作用。
測試與調整:在擴展專案之前先測試政策並調整告警,以避免警報疲勞和營運中斷。
治理與報表:持續優化的關鍵
而在專案展開後,還需建立 治理框架 以持續監控 DLP 運作,並回報給相關領導階層與使用者。
資安部門:追蹤告警數量、政策涵蓋率、事件趨勢,並持續微調規則。
IT 部門:確保 DLP 系統不造成營運中斷。
留言